独家专访 | 罗伯特·范诺伊:如何理解撒母耳记

独家专访 | 罗伯特·范诺伊:如何理解撒母耳记 />

2017-09-14

房角石圣经注释丛书卷4上:撒母耳记

作者:罗伯特·范诺伊

定价:210元人民币

购书链接

作者简介

 

罗伯特· 范诺伊博士拥有莎顿学院(Shelton College)学士、信心神学院(Faith Theological Seminary)道学硕士和神学硕士,以及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Vrije Universiteit)的神学博士学位。


范诺伊博士曾为新国际版圣经(NIV)、今日新国际版圣经(TNIV)及新普及本圣经(NLT)担任翻译顾问。他有四十余年教学经验,荣休前为圣经神学院(Biblical Theological Seminary, Hatfield, PA)的圣经研究Allan A. MacRae讲席教授。

范诺伊博士著述颇丰, 主要著作包括《吉甲的圣约更新》(Covenant Renewal at Gilgal: Mack Press, 1978; reprinted by Wipf & Stock Publishers, 2008),以及《新国际版研读本圣经》(1985)中的撒母耳记、列王纪引言及注释。深受学生爱戴的范诺伊博士在退休之后,依然笔耕不辍,这本《撒母耳记注释》就是他在退休之后出版的心血之作。

  

恩道:是什么点燃了您对圣经研究的热情?您是如何成为圣经学者的?

范诺伊:念高中时,我在思考这一生想做什么,并且纠结于到底是要从事土木工程专业,还是预备自己从事某种基督徒事工。结果,我决定要从事某种基督徒事工,因此我进入一个基督教学院,主修希伯来语和释经学。我对圣经研究的本科程度学习,带领我继续进入信心神学院(Faith Theological Seminary)继续学习旧约研究,而这又带领我进入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Vrije Universiteit)继续深造。

促使我决定奉献生命给基督教事工的原因,部分来自于吉姆•艾略特(Jim Elliott)的名言:“以必朽,换不朽,智者也”(He is no fool who gives up what he cannot keep to gain that which he cannot lose)。吉姆•艾略特是1956年向厄瓜多尔的奥卡部落宣教过程中殉道的五位宣教士之一,他死去的那年,刚好我在念大三,因此,他这句话也是我坚信神呼召我进入某种形式的基督教事工的原因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信念逐渐成长,我看到自己要进入的事工形式,就是神学教育。

恩道:您为何选择目前的研究题目(尤其是撒母耳记上下)?您研究中最大的动力是什么?

范诺伊:我在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做博士研究的那段时间,写了一篇关于撒母耳记上11:14-12:25的课程论文。当时,我并不认为这篇论文除了满足课程作业要求以外还有什么用处。但当我开始要着手写博士论文时,导师里德博斯(Dr. Nico Ridderbos)建议我可以在那篇撒母耳记上11:14-12:25的论文中来寻找博士论文题目。对此我十分惊奇,也不清楚到底这个题目会是什么。我阅读了大量有关撒母耳记那段经文的释经资料,了解过去争论的一些议题,思考古以色列历史中这段重要时期和撒母耳的描述有关的神学与文学鉴别议题,我逐渐了解到这段经文对于之后在旧约和新约中逐渐展开的救赎历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圣经是神给人类关于他自己的启示”这一信念促使我产生了对圣经研究的终身兴趣。在圣经里,我们了解到神的救赎计划。这一救赎计划的中心和焦点就是耶稣基督来到世上,他是大卫的后裔,亚伯拉罕的子孙(马太福音1:1)。没有什么比研究神的话语能给堕落的人类带来更多的奖赏了。

恩道:您在这卷撒母耳记注释书中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

范诺伊:撒母耳记上下有许多统领全文的主题,其中之一便是神的至高主权和他在个人生活及国家生活中的护佑工作。有三首诗歌为撒母耳记上下提供了框架:开头是“哈拿的祷告”(撒上2:1-10),结尾是“大卫的得救之歌”(撒下22)和“大卫的遗言”(撒下23:1-7)。这三首诗歌以十分强烈并清晰的言辞传达了一个信息:任何事的发生,不论是发生在个人生活中(比如撒母耳记的三位主角:撒母耳、扫罗、大卫)还是在以色列的国家生活中,都在以色列这位神的掌管之下。这来自以色列早期历史的信息在今天也同样真实!撒母耳、扫罗、大卫要回应他们生命中的诸多艰难处境,这是他们的挑战。他们的回应要么反映了他们对神显明旨意的信心和顺服,要么反映了他们的罪和悖逆。我们今天也要面临同样的抉择。在撒母耳、扫罗和大卫的时代,神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逐渐实现他永恒的旨意,而与这一过程融为一体的,是这卷故事中描述的人类抉择和行为。今天也是如此。神仍在在人类历史中实现他永恒的旨意。

撒母耳的母亲哈拿不生育,她热切地祷告,结果就是撒母耳的出生。因此,她将他献给主,将他带到示罗,让他在会幕大祭司以利的监管下服事(撒上1、2章)。在那里,他“渐渐长大,耶和华与人越发喜爱他”(撒上2:26),他也被神所用,呼召全以色列人悔改,并膏立以色列的头两位君王:扫罗和大卫,而大卫蒙神应许建立永远的王室。以色列君王的建立和神与大卫的约为将来更大之事铺垫了结构布局,那就是将来全地之王弥赛亚的统治。从此时开始,不论是在旧约还是在新约中,君王和期盼弥赛亚来临成为了神救赎旨意开展的中心主题。在神的护佑下,所有这一切都在撒母耳记上下中有了雏型。
 

因此,撒母耳记上下教导我们,人类历史进程都在神全权计划之下。这意味着我们的生命就如同撒母耳、扫罗、大卫的生命一样有意义,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在神的护佑之下投身于救赎历史的浪潮中,而这历史现今正朝着基督的再临以及神的国和撒旦的国最终交锋前进。到那一天,基督要胜利地显现,他的国将存到永远。

恩道:你认为今天基督徒理解撒母耳记上下时的最大困难是什么?这本注释书将如何帮助他们?

范诺伊:本书除了开头和结尾的诗歌以外(“哈拿的祷告”,撒上2:1-10;“大卫的得救之歌”,撒下22;“大卫的遗言”撒下23:1-7),其余部分主要是围绕撒母耳、扫罗和大卫展开的一系列叙事。许多有关这三人的故事几乎世人皆知。你想,比如大卫和歌利亚的故事,还有大卫和拔示巴的故事。不过,你可能也在自己读旧约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件事,就是旧约叙事有一个特点,而且这个特点因它的稀缺而尤为明显,那就是:神默示的人类作者极少会对他们所讲的故事发表任何神学或道德应用的评价。这样一来,读者就得自己思考这些问题了。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基督徒们读撒母耳记上下时面临的最大困难或者说挑战。我们要怎么在这些古代叙事中寻找自己生活的意义?你大概经常听到人说大卫和歌利亚的故事只不过是一个“以弱胜强”的故事吧?难道我们在这个精彩非凡的故事中能学到的就只有这点吗?

虽然解读圣经故事带来的挑战有时会让我们感到不安,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确信,当保罗在提摩太后书3:16-17中说所有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时,他所说的也包括旧约的叙事。故此,保罗的话令我们确信,哪怕旧约叙事可能没有包含明确的神学或道德教导,它们仍然可以告诉我们一些关于我们与神关系的重要之事(见林前10:1-13)。

我认为,要正确地阅读旧约叙事,就必须将每个单独的叙事单元放在整本圣经更大的剧情当中,也就是神救赎计划的展开。我们若从这个角度阅读圣经叙事(这也是我尝试在这本撒母耳记注释中所做的),就要首先关注神在历史中是如何推进他的救赎计划的。与此同时,当我们这样做时,就可以看到故事中不同的个体或是配合、或是妨碍了神国度的前进。这意味着在任何圣经叙事中都有两条轨线在起作用,而它们都源于创世记3:15。我的观点是,阅读任何圣经叙事(包括撒母耳记上下)时,都当留意这两条轨线。

第一条轨线是救赎主的来临。神在创世记3:15中应许,女人的种子(后裔)会打碎蛇(撒旦)的头。神在旧约时代安排了这一历史的开展,好让这应许的“种子”(后裔)会从“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而出(太1:1)。

第二条轨线是神的国与撒旦的国开始持续相争,直到基督最终战胜撒旦。神曾宣告他要让撒旦和女人彼此为仇,与撒旦结盟的和与女人结盟的彼此为仇,这是这条轨线的来源(也可在创世记3:15中找到)。

我认为,这两条轨线告诉了我们阅读圣经叙事的方法。正如格雷达努斯(S. Greidanus)所说的(《救赎历史与讲道》,Pro Rege19/2[1990]14),“圣经所呈现出来的,不是一系列有趣之人的传记,而是一个历史——关于神国度来临的历史。”这意味着我们如果要在旧约叙事中寻找今天生活的意义,那么最重要的是把故事放在救赎历史的语境中来读。我建议,读者可以在读每个故事单元时问以下三个问题,帮助他们辨明这个故事与今天神子民的联系所在:

1. 这个故事是如何展现神在历史中推进救赎计划的?记住,神救赎计划的焦点是基督的到来(创世记3:15b)。

2. 这个故事中描述的个人行为是如何反映属于神国度的人们与属于撒旦国度的人们之间的冲突的(创世记3:15a)?

3. 这故事中蕴含了哪些关于活在神国度中的不变真理,是今天的神国子民也可以活出来的?

以上三个问题的答案应当可以为今天神的百姓提供经文的意义,既能重视故事本身的完整性(它作为整本圣经宏大故事线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能揭示故事中蕴含的不变真理,为今天神子民的生活提供原则。

恩道:你认为这本注释书可以如何帮助今天教会面对一些现代议题?

范诺伊:撒母耳记上下的叙事所处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与今天的东、西方世界都极为不同。除此以外,撒母耳记叙事中神子民的组织结构也与今天大不相同。在旧约时代,神的子民是一个国家,但今天却是一个超越国家和文化差异的属灵团体。当你在撒母耳记上下的叙事中寻找对于今天教会议题的解决帮助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承认这样的差异。

虽说如此,撒母耳记上下还是讨论了一些在堕落世界中的议题,是不同时代地区、古代世界或现代世界都共有的。它们是很平常之事,比如婚姻、家庭、对统治者的不满、友情、性失徳、权力争斗、正确和不正确的宗教崇拜,这些都在叙事中有所细节描述,并与故事中人们的生活相关联。

我举个例子。在撒母耳记上13、14和15中,扫罗反复尝试用敬虔的语言和宗教行为来掩饰他对神诫命的不顺服和自私轻率的行为。事实上,这一策略最后变成了一种模式,最终导致神差遣撒母耳来告诉扫罗:主已经厌绝他作王(撒上15:22,23)。我们在这里可以学到,宗教语言和行为和“行走在神的道路”并不一定相合。决定一个人行为品质的,并不是他内外的宗教言语和行为。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出于对神的爱和对他话语的信赖,以及它是否符合神的命令。这在撒母耳、扫罗的时代和在今天都同样真实。施行宗教或礼仪的行为却没有一颗渴望顺服神命令的心,在主看来不仅是不可接受的,更是可憎恶的。信仰的群体一直有一个危险,就是趋向于空有宗教仪式的假冒为善,今天的时代并不比撒母耳、扫罗的时代更好。

当撒母耳告诉扫罗,因为他不顺服主,所以主厌弃他做王时,他还说,“听命胜于献祭”(22节)。后来以色列的先知也宣告了同样的信息,以赛亚说这群百姓“这百姓亲近我,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赛29:13,耶稣在太15:8和可7:6中引用此话)。

恩道:你对中文的读者有其他什么想说的吗?对于阅读或使用这本注释书,您有任何建议吗?

范诺伊:我的祷告是,这本注释书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理解撒母耳记上下中描述的事件是如何与神救赎大计划的开展相配合的,其焦点就是耶稣基督要作为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来到(太1:1)。与此同时我也祷告,求神帮助读者好好思想撒母耳记上下叙事中人物的生活经历,好让他们洞察何为今日神百姓在神国度中忠心生活所需持守的不变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