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两种不同的世界观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两种不同的世界观 />

2021-11-25

导语 >> 铁证如山的信仰


许多人说,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所信的没什么差别,真的是这样吗?如果你正在不同的宗教信仰之间挣扎徘徊,欢迎来读一读纳比·库雷希的分析和见证。

鐵證如山的信仰——伊斯蘭或基督教?》(繁)电子书已在恩道电子书上架,欢迎选购!

点此购买《铁证如山的信仰》(繁)电子书

    

在广泛的宗教光谱上,无庸置疑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两者非常接近。两者都是一神论,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宗教。两者相似处非常多,都主张神是永恒、全能、全知,是掌管宇宙万物的。人是神创造的,但人却远离了神。两者都主张末日会有复活和审判,在那之前,我们最重要的事就是寻求神并追随祂。

相似之处还不仅只于此。除了坚持一神论,两者还都声称自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都主张神曾差遣使者,包括人和天使,降临世上来指引人们回转归向祂;都主张神启示了圣言来引导人类;都主张撒但是欺骗者,会使不警醒的人迷失道路;两者也都主张信徒要为彼此舍身,也要传扬真理给未信者。

最令人惊讶的一个共同点,可能是对耶稣的尊敬。两者都主张耶稣是由童贞女所生,是有史以来最具神迹性的人物。圣经和可兰经都有记载耶稣洁净了长大痲疯的、使瞎眼的看见,甚至使死人复活。两本经典确实都教导耶稣是弥赛亚,穆斯林和基督徒一样都等候祂的再临。

所以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有许多共通点是无庸置疑的。如果忽略这一点是很大的偏差,尤其是考虑到世界上从无神论到泛神论有各种世界观,就像我和大卫在学校里所遇见的。

  

  

通往永生的道路:律法抑或是一个人

但是,相似处很多并不代表相异处不重要。人和猩猩的DNA有百分之九十五是一致的,但那不同的百分之五至关重要。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也是这样。两者有许多一致的DNA,但两者在某种特质上完全不同。

最重要的不同点在于两者所要传达的讯息。伊斯兰主张通往天堂的途径是遵守伊斯兰教法(sharia),这会让阿拉喜悦,让祂施恩。Sharia就译为“道路”。在基督教,通往永生的道路是耶稣,这就是福音。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十四16)在伊斯兰,律法是通往生命的道路:在基督教,耶稣是道路。

通往永生的道路,怎么会在一个宗教是一个律法,在另一个宗教却是一个人?要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比较一下伊斯兰教法和福音。

  

  

伊斯兰的世界观

伊斯兰这个词的意思是“顺服”,而伊斯兰的信息正是:人类都应服从神的主权意志。阿拉预定了宇宙,创造了人类,为的是要敬拜祂(可兰经51.56)。为了引导人类,阿拉向人类差派了许多先知,引导他们脱离无知(可兰经4.163-165)。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先知在伊斯兰教中的概念与它在圣经中的意义是不同的。在伊斯兰教中的先知具有更高的地位,是被神选为领导人类的人。可兰经使用这个词来表示一位被神所任命的领袖,并不一定是预言者。

亚当被认为是第一位先知,但在可兰经中也提到挪亚、亚伯拉罕、以实玛利、以撒、雅各、约伯、摩西、约拿、亚伦、所罗门、大卫,当然还有耶稣(如:可兰经4.163)。由于这些人物都顺从阿拉,他们实践了顺从(即:伊斯兰)。因此他们被视为顺从的人(即:穆斯林)。即使他们都出生在穆罕默德之前,所有跟随这些先知顺从阿拉的人也被视为穆斯林。

阿拉按着人们的需要和能承受的程度,向每位先知启示了人们所需要的指引。例如,摩西的百姓需要反抗法老,所以阿拉启示了“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但是,耶稣的百姓需要成为和平的人,所以阿拉教他们“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摩西和耶稣以及其他先知都被赐予神圣的经文。天使对他们口述阿拉的启示,启示被记录下来就是妥拉(摩西五经)、引支勒(Injil,福音书),其他书卷(例如:可兰经5.46)。

不幸的是,人们并没有忠实地遵循阿拉赐给他们的先知的引导。所以在祂的怜悯之下,阿拉差遣穆罕默德,并把可兰经赐给他。如此,阿拉给了人类最终的,完美的宗教(可兰经5.3)。伊斯兰是犹太教、基督教以及所有其他世界宗教的最高峰,这些宗教都脱离了伊斯兰的教义。所有在穆罕默德临及后仍然追随这些宗教的人若不是被误导,就是成为叛逆神的人,在审判的日子,除了伊斯兰之外,阿拉不会接受任何其他宗教信仰(可兰经3.81-85)。

在审判之日,人们就会发现追随伊斯兰的主要动力是什么。可兰经强调,所有人在那一天都要为自己的罪行向阿拉负责(可兰经6:164;17:15;35:18;39:7;53:38)。这是一种在穆斯林心中坚定不移的信念:虽然神可能会因怜悯而免除我们的罪孽,但是没有其他的人能够介入。穆斯林必须尽可能过一个良善的生活,并希望神用仁慈的审判来确保他们的救赎。

  

  

伊斯兰的解决方案:伊斯兰教法

然而,伊斯兰主张人类的根本问题是无知,人需要被引导才能活出一个良善的生活。一旦人们学会要相信什么,也就是基本信仰(aqeeda),以及要如何生活,也就是伊斯兰教法(sharia),他们就能取悦阿拉。

伊斯兰强调神的独一性的概念才是正确的信仰:阿拉不是父神,阿拉也不是子神(可兰经112)。他是绝对的一位,是一个独一体(monad)。上面已经提到了伊斯兰基本信仰的其他基本组成部分:相信先知、信仰神圣启示的经典、相信天使和看不见的事物、相信审判之日、相信阿拉预定的主权。这些被称为六条基本信仰。伊斯兰的信仰有很多内容,但这是核心部分。

唯有透过遵行被称作sharia的伊斯兰教法才能更正确的实践伊斯兰教,这个教法被理解为“通往水的道路”。尤其对于沙漠的人民而言,这个概念是强而有力的:遵循伊斯兰教法就是通往生命的道路。伊斯兰教法几乎规范虔诚的穆斯林生活的一切层面,从吃什么食物,到适当的货币形式,以及在祷告中背诵的每一个字。

在所有伊斯兰教的生活实践中,有五件事是至高无上的:宣扬伊斯兰的清真言—萨哈达(shahada):“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每日五次的祈祷;在斋月(Ramadan)期间禁食;施舍;并去麦加朝圣。这些被称为伊斯兰的五大支柱。

基本信仰和伊斯兰教法基本上都源于穆罕默德的生活和教导。穆罕默德是伊斯兰的化身,这就是为什么穆斯林视他为完美典范并跟随他的原因。他的行为和他在生活中的言论被记录在大量的文献中,统称为圣训(hadith)文学。圣训的重要性仅次于可兰经,它们形成了伊斯兰教法的第二环。

鉴于可兰经的教义和圣训文学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涵盖范围,明辨伊斯兰教法是伊斯兰学者必须学习的任务。穆斯林法学家们会研究大量的传统和法律先例,才做出正式判决,称为法塔瓦(fatawa)。这些人被称为富卡达(fuqada),但他们通常被纳入穆斯林领袖之列,被称为伊玛目(imam)。总的来说,这些学者的共识被称为伊智玛(ijma),被理解为是伊斯兰教法的第三大组成部分。

最后,我们要理解伊斯兰的信息。伊斯兰教法不仅仅是伊斯兰律法。它还解答了人类的无知,如果遵循这些教法的话,将会带来平安的生活和阿拉丰满的祝福。伊斯兰教法衍生自可兰经,在穆罕默德的生平中彰显出来,由伊玛目来解释。在末日时,如果我们都顺服了教法并且做得很好,阿拉或许会怜悯我们,让我们进入天堂,在那里我们将获得永恒的奖赏。

总而言之,当涉及到伊斯兰的救赎时,伊斯兰教法就真的是“道路”,服从神的旨意,是我们敬拜祂的主要表现方式。

  

  

基督教的世界观

基督教的世界观开始于一位神,雅威。祂以三个彼此完美相爱的位格存在。因此,这一位神的本质就是爱。出于这种爱,神根据自己的形像创造了人类,好让神能够爱人,人也能够爱神。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英语中爱这个词的各种不同的用法,这种爱的概念经常被穆斯林误解。我们正在讨论的这种特殊的爱的概念通常被称为agape的爱。这不是我们在浪漫关系中所设想的那种爱;这个字并不具有太多情感的意义。圣经在哥林多前书十三章中对这种爱提供了一个美丽的描述,但它基本上是这样的:一种以他人为乐的无私之爱。那就是神,全能却谦卑,祂是宇宙的中心却又无私。祂创造了人类,好叫祂与我们都能够用无私的爱,以彼此为乐。

但为了让这种爱有价值,它必须是甘心乐意的,所以神给了人爱祂或拒绝祂的权利。当人违背神时,就等于拒绝神。在拒绝生命的源头的过程中,我们为自己带来死亡。这是值得重复的观念:罪的结果是死亡,因为罪拒绝了生命的源头。

那就是为什么在基督教世界观中,触犯神的罪不仅仅是在于做错某件事。这乃是背叛了宇宙的维持者。罪是宇宙中最具破坏力的力量,每一颗伤痛之心、每一个破碎的家庭、每一次毫无意义的战争,和每一次可怕的种族灭绝,终极根源都是罪。罪像一种恶性癌症一样一代一代传下来,它像瘟疫一样肆虐人类的文明。罪的影响是灾难性的。就像拿一把大锤砸向镜子一样,罪破坏了人被造的形像。当亚当犯罪时,神在人身上的形像已经无法挽回地被破坏了。

这是基督教的世界观:罪摧毁了我们的灵魂和整个世界。我们没有办法不犯罪。我们不能仅仅做一些好事就使我们的灵魂变得完整。我们在地上无计可施。这需要一个奇迹,一种神的行为来恢复我们并拯救这个世界。

  

  

基督教解决方案:福音

但在基督教的信息中,有一个好消息。在希腊语中,好消息是euangelion,在英文中被翻译为gospel(福音)。

好消息是这样的:虽然我们无法到神那里去,神出于祂伟大的爱,为我们的缘故临及我们并为我们预备了道路。神亲自为我们的罪付出了代价,并永远地恢复我们的灵魂。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为我们的叛逆而悔改,相信祂所做的并且跟随祂。

为了偿还我们的罪,神——特别是三位一体的第二个位格——进入了世界。在不改变神性的情况下,神为自己取得人性。祂出生为人,但不是出于亚当的破碎族系。祂的出生是完整的,人类也本当以那样的方式出生。当我们奇迹性地重新被造的时候,我们最终也会成为那样完整的。祂以耶稣为名,意思是“神拯救”。按着祂的人性,祂成长为一个人,吃人的食物,与人同受苦难,最终像人一样死亡。祂在这一切事件中从未犯过罪,所以祂能背负我们的罪。祂活出一种我们本当活出的生活,好叫祂能够以一种我们当死的方式为我们而死。祂借着为我们死承担了世界的罪,好叫凡信祂并接受祂所完成一切工作的人得到永远的生命。

从人类的视角来看耶稣,可能好像只是又一个人死了。所以,为了要向全世界证明祂的死不仅仅只是又一个人死了,而是一种为世界带来生命的死亡,并要证明祂确实是祂自称的神,因此祂从死里复活了。在一方面,对于所有那些怀疑耶稣真正拥有超自然权能并值得去倾听祂的话的人们而言,这是一个记号。在另一方面,对于那些相信祂已战胜死亡的人而言,这是一个表征。耶稣已经为我们征服了死亡。

我们这些想要接受神代替我们献上牺牲的人必须为我们的罪悔改,并跟随祂。如果我们这样行,神——特别是三位一体的第三个位格——将会使我们的心成为一座神圣的殿宇并住在我们里面。祂将从内到外转变我们。

换句话说,我们越跟随耶稣我们就变得越像祂,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圣灵就会施行奇事,开始逐渐恢复我们本不可挽回的灵魂。我们将会成为像耶稣一样,充满了无私的爱,开始为别人而不是为自己而活,就像神为我们活过一样。那些在效法耶稣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的人,甚至和耶稣一样有为别人而死的心志,就好像耶稣愿意为我们而死一样。他们变得更像神:无私地以别人为乐。

最后,我们在此就能够了解基督教的信息:人类的根本问题是罪,我们无力拯救自己。好消息是神爱我们,并借着在十字架上为我们的罪孽付出赎价,而开辟了一条路。耶稣通过从死里复活证明祂是生命的创造者。我们这些悔改并且效法耶稣的人就展现了我们相信祂和祂的救赎,神在我们里面开始了更新变化的工作。当我们追随耶稣时,圣灵使我们更像祂,并差遣我们进入世界,用神无私的爱去爱人类。我们甚至可以为他人牺牲我们的性命,就像耶稣为我们做的榜样。当我们被重造,成为完全,与祂同活并永远爱祂时,我们终极的恢复就会奇迹性地完成。

因此,当论到基督教的救赎时,耶稣就是“道路”,我们对神的爱,是我们敬拜祂的主要表现。

  

以上文字节选自《铁证如山的信仰》第一部
全书精彩,欢迎购书!

  

  

鐵證如山的信仰:伊斯蘭或基督教?(繁)

納比·庫雷希(Nabeel Qureshi)
橄欖出版社

  

本書考察重要的史實,包括兩個宗教的起源和可蘭經及聖經各自的形成過程,提供豐富的歷史資料。而關於聖戰和十字軍東征這些歷史上爭議的議題,作者也有出人意外的發現。全書推理縝密,並富含生動的歷史敘事和作者自己的心路歷程,讀來扣人心弦又富啟發性。這是他繼暢銷書《在清真寺尋找,十字架下尋見》之後,更進一步深入分析比較伊斯蘭和基督教教義的著作。對於探索真理有興趣的讀者,本書是不可或缺的選擇。

  

推荐辞

「大部分人並不知道,伊斯蘭教多年來早已針對基督教發展許多護教學說,而那是教會界相當陌生的領域。這本《鐵證如山的信仰——伊斯蘭或基督教?》對於剛開始接觸伊斯蘭教的華人教會來說,出版得正是時候!」

哈利勒/宗教學博士

  

作者简介

納比·庫雷希(Nabeel Qureshi)1983年生於美國加州,父母是來自巴基斯坦的移民,父親任職美國海軍,原來全家都是虔誠的阿赫邁底亞(Ahmadiyya)穆斯林。庫雷希五歲時就能用阿拉伯語背誦整本的《可蘭經》。他在就讀維吉尼亞州的老道明大學時,經常在學校與人辯論耶穌的神性,並花許多時間研究比較《聖經》和《可蘭經》,最後卻不得不放棄伊斯蘭,背叛父母,接受了福音。大學畢業後繼續在東維吉尼亞醫學院取得醫學博士學位,但他決定成為傳道人並加入拉維·撒迦利亞國際宣道會。他隨後在拜歐拉大學、杜克大學和牛津大學取得了三個神學和宗教比較學的碩士學位。當他在牛津大學攻讀哲學博士時,罹患了胃癌,於2017年九月逝世。他和妻子蜜雪兒育有一女,著有三本著作:《在清真寺尋找,十字架下尋見》(Seeking Allah, Finding Jesus)、《回應聖戰》(Answering Jihad ,中文書名暫譯)《鐵證如山的信仰——伊斯蘭或基督教?》(No God But One, Allah or Jesus ?

  

相关推荐

永不言棄(繁)
  

大哉問

    

点此购买《鐵證如山的信仰》电子书